柳州交通综述
早在柳州市的前身一一潭中县当初决定选址于柳江边的驾鹤山下时,就已经注定了柳州交通枢纽的地位。柳江上游的融江,下游的黔江,以及龙江、洛清江等发达的江河水系,成了以水路为主的古代交通要道。唐太宗时,开通了桂林经柳州到南宁的买马路,武则天时又开辟沟通湘江经漓江、洛清江到柳州的水路,避免了过去中原地区南下要走漓江桂江经梧州再西上柳州或南下出海到越南的弯路。水陆交通的重大改善,促进了柳州的经济发展,进一步突出了柳州的交通枢纽位置。
工业发展强化交通枢纽功能
1937年,经过柳州的湘桂铁路衡阳至来宾段开始修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柳州凭借其独有的区位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基础,被定位为广西的工业基地。从此,柳州的现代交通网络开始逐渐形成,交通枢纽位置日渐明显。公路方面,209、322、323国道在柳州纵横交汇,柳南、桂柳、宜柳等高速公路把柳州与南宁、桂林等广西大城市连接在一起i铁路方面,黔桂线和枝柳线交汇于柳州,从柳州出发不仅可直达北京、上海等全国大中城市,还可以与越南实现国际联运。柳州站距湛江、防城、钦州等优良沿海港口均不足500公里,是理想的物流集散中心;航空方面,1994年扩建完成的柳州白莲机场可供MD一82、波音系列飞机全天候起降,目前已开通柳州至广州、汕头、昆明、北海等城市的航线;水运方面,柳州为国家一类口岸。柳江(西江水系)航道全年可通航直达广州、香港和澳门等地。
应对挑战,捍卫交通枢纽地位
随着中国西南地区尤其是广西区内各城市都在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50多年来一直驻扎柳州的铁路局外迁。柳州一直以来的交通枢纽位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为了改变被动的局面,柳州市决定成立“发展大交通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巩固柳州市交通地位的各项事宜,同时决定编制囊括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等方面的《强化柳州市交通枢纽地位发展规划》。
2008年,柳州市投资250多亿元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塑柳州在中国西南交通枢纽的地位。
公路方面,随着三江至北海、桂林至三江和阳朔至鹿寨等三条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柳州的交通枢纽位置将更为明显。尤其是阳朔至鹿寨高速公路将与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形成对接,可使柳州打通通往广东的快速通道。届时,从柳州到广州的行车时间将大大缩短。根据规划在未来的几年里将有6条高速公路路过或连通柳州。
水路方面,柳江航道的整治是广西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一部分。大藤峡水利枢纽建成后,柳江航道能通航2000吨级船舶,一艘船就相当于一列火车的运力,而水路运输费用仅是陆路费用的一半。届时,柳州的钢材、机械等产品都可以通过水路南下出海,大大降低运输成本。
铁路方面,刚刚扩能通车的黔桂铁路,已使从柳州到贵州的时间由原来的14个小时,缩短到5个小时,再加上目前已部分通车的贵广高速铁路和准备修建的柳肇铁路,柳州将重新成为贯穿中国西南及东盟各国的铁路交通枢纽。
民航方面,柳州市现有到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近1 0条直达航线。到201 5年,通过机场进入柳州的旅客将达到80万人次左右。
同时,柳州市还努力打造内外畅通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改善市民出行条件。在路网建设上,柳州市“内外并举”,即完善、提升城市内部路网通行能力和拓展对外交通功能同时进行。
目前,柳州市区全长43.7公里的“田”字型内环路及中心主骨架道路已经全线贯通.五个城市片区连接顺畅,城市中心区交通紧张局面得到有效缓解。同时还兴建了6条总长68公里的进出口道路,快速畅通的城市交通路网日渐凸显。
2009年,柳州市提出“打造一小时经济圈,两小时经济带”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战略,把柳江县、柳城县、鹿寨县纳入柳州交通一小时经济圈,把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纳入柳州交通两小时经济带,以城市交通发展带动所辖六县区域的交通发展,以城市经济发展带动所辖六县区域的经济发展,形成促进城乡一体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经过这一系列的大动作,柳州的交通枢纽位置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完善。